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蘊含著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的辯證法、認識論的辯證法的邏輯旨向和方法論原則,是指引我們黨領導人民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礎和重要法寶。
謀劃改革思路和方法
唯物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發(fā)展和矛盾的觀點看問題,確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fā)點、問題域和整體性。
以“客觀實際”錨定改革的“出發(fā)點”。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長期的和持續(xù)的發(fā)展所證明的。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世界是客觀的,這要求我們以“客觀實際”為根據,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出發(fā)制定政策、推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決定》以“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為客觀實際,“從實踐經驗和現實需要出發(fā)”,標定了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方位”和“出發(fā)點”。
以“問題導向”謀劃改革的“問題域”。對立統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它為人們提供了“矛盾分析方法”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堅持“問題導向”,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稕Q定》全面勾繪了“改革清單”,這亦是“問題清單”,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等重大問題為導向,因勢利導、統籌謀劃、精準施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梢哉f,奔著問題去,錨定問題域,盯著問題改,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以“系統集成”明確改革的“整體性”。唯物辯證法確立了事物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辯證圖景”,確立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樹立系統觀念,堅持系統集成,遵循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原則。在當代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各項改革的協同配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定》的說明中指出,要“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v觀《決定》全文,其中蘊含的重要改革方法論就是“系統集成”,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必須突出改革的系統整合和整體協同。
明確改革主體和方位
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主體、動力、方位、趨勢和規(guī)律,標定了歷史主體與歷史客體、歷史進步與人的發(fā)展、歷史合規(guī)律性和歷史合目的性之間的辯證關系,形成了唯物史觀的辯證法。這是確證當代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主體、歷史方位、總體目標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引。
以“政黨領航”明確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證”。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政黨是由一定階級中最有覺悟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團體,往往對歷史發(fā)展起推動作用。就社會主義事業(yè)而言,“革命無產階級的獨立的、毫不妥協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社會主義勝利的唯一保證,是走向勝利的康莊大道”。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指出“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特別是《決定》強調“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這些重要論述深刻說明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
以“人民至上”明確改革的“根本力量根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chuàng)造他們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原理深刻回答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在《決定》中,“人民至上”是蘊含的內在紅線。從《決定》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原則,到就業(yè)、增收、入學、就醫(yī)、住房等300多項具體改革舉措,貫穿其中的核心價值追求即“人民有所盼,改革有所應”。抓改革、促發(fā)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以“歷史趨勢”明確改革的“根本前進方向”。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兩個必然”的根本規(guī)律,強調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共同愿景。恩格斯曾經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就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當代中國,我們順應歷史趨勢和歷史規(guī)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堅持改革不改向、變革不變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就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方向?!稕Q定》確立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重大原則,特別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突出戰(zhàn)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牢牢把握住了改革的主動性和方向性。
標定改革戰(zhàn)略和策略
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歷史是時代之鏡,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決定認識,“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是一個無止境的辯證發(fā)展的過程。毛澤東同志指出:“認識有待于深化,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階段——這就是認識論的辯證法。”實踐出真知,實踐創(chuàng)奇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堅持實踐創(chuàng)新與理論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是當代中國改革成功的“重要密碼”,亦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論的辯證法”或“實踐辯證法”。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認識論的辯證法的核心要義是堅持實踐發(fā)展與理論創(chuàng)新的高度契合,不斷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用發(fā)展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解答實踐中的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良性互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僅靠主觀理論創(chuàng)造,而要遵循實踐規(guī)律,以中國發(fā)展的實踐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實現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統一?!稕Q定》指出,“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fā)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這是對“實踐辯證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充分體現了用實踐中摸索到的規(guī)律來升華我們的理論的正確路徑。
堅持“重謀劃”與“重落實”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調要“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反對根據書本來談論社會主義。這啟示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將改革目標“束之高閣”,而是要堅持改革目標與改革執(zhí)行、改革謀劃與改革落實的辯證統一?!稕Q定》全文共有三大板塊,分15個部分,按照“總論—分論—結論”的形式通篇排列60條,全面系統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遠景圖畫”和“具體路線”,既有頂層謀劃,更有具體策略,充分體現了統籌謀劃與分層落實的辯證統一、理論戰(zhàn)略與實踐策略的辯證統一。
堅持“三個更加注重”和“三個更好相適應”的統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進一步優(yōu)化改革的路徑?!稕Q定》指出,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fā)展更好相適應”。“三個更加注重”側重改革的過程與方法,“三個更好相適應”側重改革的結果與目的,是衡量改革總目標是否實現的尺度。“三個更加注重”和“三個更好相適應”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與結果導向的統一、改革深度與改革廣度的統一。只有把“三個更加注重”和“三個更好相適應”統一起來,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對外話語研究中心研究員)